原创快评:光速MINI EV两驱版电驱动技术状态

2022年早些时候,BWM公布了MINI EV的技术参数和技术状态。或将于2023年冠以光速品牌(长城与BMW合资品牌)的MINI EV的驱动电机 大输出功率或设定为135千瓦、配置1套装载电量为32.6度电(或40度电)的动力电池系统,续航里程或在23-270公里(或超过300公里)。

光速:BMW与长城签署“合作意向书”,双方将建立生产MINI电动车的合资企业。

备注:文中涉及的车型、配置和技术, 终以官方发发布信息为准。

2022年7月,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在吐鲁番某建设多座交直流充电桩(直流充电桩)的停车场注意到,3台覆盖伪装的光速MINI 电动版(其中1台被车衣遮蔽)和1台长测欧拉闪电猫(红色箭头所指)、1台坦克500PHEV版(黄色箭头所指)集中停放在一起。

或许长城体系下的坦克、欧拉以及光速的PHEV和EV车型的标定与测试共同进行?亦或由一个团队进行?

在2021年晚些时候的澳门车展,流出一张BMW制造的MINI EV开启前置动力舱盖,裸露出内部分系统的特写。只不过,关键的电驱动系统被1组防尘罩(蓝色箭头所指)遮蔽,玻璃水补液壶设定在副驾驶员一侧前置组合灯附近(红色箭头所指)。

需要注意的是(1),在BMW发布的信息中指出,MINI EV将会搭载热泵空调系统。

上图为在吐鲁番进行高温标定的MINI EV前置动力舱内部分系统技术状态特写。由长城制造的光速MINI EV并没有设定防尘罩(蓝色箭头所指),当然也不排除后续量产车会加装;玻璃水补液壶设定在副驾驶员一侧防火墙与轮室罩铰接处(红色箭头所指)。

需要注意的是(2),动力舱内的高压电控系统与电驱动系统,疑似采用集成度较高的设定(红色区域)。

再次放大这台光速MINI EV动力舱动力系统细节可见,疑似包括OBC的高压电控系统(红色箭头所指),位于其下的电驱动系统(蓝色箭头所指)以及空调系统的高压管路膨胀阀(蓝色箭头所指)以及VCU(黄色箭头所指)。

比对空调管路及膨胀阀的设定,光速MINI EV适配热泵空调的可能性极高。受观察角度限制,不能确认由长城制造的光速MINI EV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具体技术状态。

上图为光速MINI EV所适配的麦弗逊前悬架技术状态特写(从驾驶员一侧的车轮后端向前车头拍摄)。

蓝色箭头:前副车架下护板兼顾保护动力电池的多组管路

红色箭头:疑似遮蔽车辆外观的车衣系留带

白色箭头:前置电驱动系统至轮端的传动半轴

黄色箭头:齿条式转向节外拉杆

再次放大后可见,光速MINI EV的下摆臂为钢材质带有轻量化设定(蓝色箭头所指),前传动半轴(白色箭头)和内侧万向节防尘套(黄色箭头所指)等诸多细节。

需要注意的是(3),光速MINI EV的前悬架多采用钢材质,但是前转向节是否为铝材质不能确认。

上图为光速MINI EV所应用的车型平台(底盘部分)十分规整(从驾驶员一侧的车轮后端向前车头拍摄)。

红色箭头:后副车架下护板

黄色箭头:动力电池下壳体

白色箭头:前副车架下护板

绿色箭头:后牵引臂下护板

十分规整的底盘,不仅前后副车架护板与中置动力电池壳体 下端处于同一水平线,连多连杆悬架牵引臂都配置了护板。这种对底盘和悬架完整的保护措施,已经超越了那个底盘“凹凸有致”EREV的底盘。

上图为光速MINI EV所适配的多连杆后悬架技术状态特写(从驾驶员一侧的车轮后端向前车头拍摄)。

黄色箭头:钢材质的后拉杆

绿色箭头:钢材质后副车架

白色箭头:钢材质后转向节

蓝色箭头:固定螺旋弹簧(减震芯体分离设定)的后下摆臂

光速MINI EV的后悬架采用标准的多连杆独立架构,目测没有引入铝材质进行轻量化设定。某造车新势力“话事人”认为钢材质比铝材质强,这是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,即在整车轻量化已经达到预设状态,用成本更低的钢材质替代铝材质并拉高强度,是正确的做法。

需要注意的是(4),光速MINI EV的后多连杆独立悬架有一种“似曾相识”的感觉。

仍然来自BMW于2022年发布的官方信息看,MINI EV具备50千瓦直流快充能力。但是由长城负责的制造的MINI EV,继续保留50千瓦快充设定?或根据上市是同类竞品车型的产品力酌情提升?

欧美日系传统车厂在EV车型电动化层面坚持趋于保守的态势。电压平台多以350-400伏,充电功率根据车型售价设定在60-120千瓦范围。鉴于BMW发布MINI EV动力电池装载电量32.6度电(或40度电)的标定,即便采用350伏电压平台也足以应对50千瓦快充需求( 大电流将保持在100安左右)。

笔者有话说:

长城与BMW合作的光速品牌首款车型MINI EV,是发挥中国车厂相对更擅长的电动化同时,引入更成熟、成本更低的车型平台并酌情提升诸如续航里程等产品力,对于外放是一个不小的考验。

一方面,不得不承认中国品牌已经具备掌控电动化车辆的硬实力;一方面,中国新能源整车市场国产品牌大幅领先合资或外资品牌;

一方面,中国EV车辆潜在消费者选择本土车厂的产品比例持续激增;一方面,合资品牌的EV车型的产品力被品牌溢价力和市场产品力挤压的十分难受;

综合以上诸多因素看,BMW找长城合作制造持续本土化的EV车辆是明智的选择。或许我们可以在光速品牌后续车型上,看到更多的长城\欧拉系核心技术及分系统。

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出品

评论列表

登录回复 登录 | 立即注册

回复

还可输入 800 字符